发新话题
打印

科学精神刍议

科学精神刍议
陈祖甲

  弘扬科学精神是当前社会上各项活动中的一个时尚语词。许多领导的讲话,
传媒的报道和发表的文章,以至某些口号中常常离不开“科学精神”这个词语。
中科院今年发表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有专门一节论述科学精神。那么,什
么是科学精神呢?以笔者管见,专门论述的文章不多见,缺少明确的界定,比较
难以操作实现。而一些“科学文化人”擅长于玩“修辞策略”,随意描述,有悖
于真正的科学精神。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作刍议,以求教于行家。

  对于“精神”这个词,《辞海》中有解释,大意为哲学范畴的概念。笔者认
为,“科学精神”应该是指科学技术工作者(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进行
学术研究时所处的一种精神境界。学术研究包括不同的领域、范畴和科学项目,
正是这种一种高尚的境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取得成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精神状
态,具备坚定不移、坚忍不拔的自信力,保证学术研究和探索的顺利进行,并获
得大大小小的成果。

  科学精神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意境,但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泛口号,
或是随意故弄玄虚的幌子,而是可操作、可达到的精神境界。

  笔者以为,其实质内涵表现为“创新、求实、协作、奉献”八个大字。

  创新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目标和动力,为科学精神的首要涵义。科学研究是
为了寻找和探索事物——包括林林总总、各种形态的自然界物质或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方方面面的生成、延续和发展的规律,以求实现其社会价值。
每项科学研究和探索都是为了创新。自然科学界的前辈严济慈先生生前说过:
“所谓创新,就是你最先解决了某个未知领域或事物中的难题,研究的结果应该
是前人从没有过而又能被别人重复的,得到的看法应该是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而
又能逐渐被别人接受的”。(《科学时报》2005年11月22日)只有创新才能求得
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

  创新精神是敢于向世俗和权威挑战,为科学发展开辟新路。然而并非与以往
不同的事或以前没有看见过、听说过的都是创新。中国科学院发表的《关于科学
理念的宣言》认为:“科学精神体现为继承和怀疑批判的态度,科学尊重已有的
认识,同时崇尚理性质疑,要求随时准备否定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囿于认识局
限的断言,接受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科学内涵的观点,不承认有任何亘古
不变的教条,认为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此话乃偏激之辞。

  自然科学研究的创新需要对前人成果提出理性的质疑。而称为创新的成果、
见解总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公认,不可
能全部推翻前人成果。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有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是前
进”。这并不是谦逊之词。他创建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
大定律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伟大成就。又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由李
政道、杨振宁两位先生发现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没有推翻为前人称颂、公
认的“宇称守恒”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的“广义相对论”也没有否定科学界公认
的“狭义相对论”。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是成立的,而且被科学共同体所一再
重复了的,不少已经成为为人的基本常识。诚如钱三强先生所言:“每一项新小
研究,都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不彻底了解本领域内已经弄清楚和尚未弄
清楚的问题,就像盲人骑瞎马一样,是不行的。”(《科学的传统》,见《现代
人的智慧》第218页)因此,创新就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化。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确实有许多问题没有探明;有的还是在前进过程中新
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疙瘩都需要人类去探索,不断地加深认识,推动人类的
不断前进和发展。需要明确的是,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研究都是从真实的事实出
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综观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无论是
新发现,还是新发明,没有一项脱离或完全推翻了前人研究的有关成果,总是在
前人的脚印前踏出新的步伐,作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从基本粒子到以DNA为主的
生物技术、以微电子为主的信息技术等等,都是如此。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创新
一步,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就前进一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
也随之前进一步。古人说,不进则退。没有创新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前进,反而倒
退直至灭亡。

  当前社会上常常有人捞起腐朽的沉渣,冠之以时兴的科学名词,称之为“创
新”,既缺少理性的质疑,还缺乏求实的科学方法,更妄想推翻已经被多年实践
证明了的前人的科学成果,其实质有悖于科学精神。创新获得的成果是人类奋发
拼搏结出的果实,不是神创的,也不是造神的结果。现代社会出现的所谓超自然
现象及其他伪科学的“研究”,把一切研究都建立在神创和造神的基础上,更多
的是为了造神,造“科学之神”。那是同真正的创新是背道而驰的,不仅没有创
新,更多的是破坏创新,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

  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创新的基础。没有求实,创新也就成了空谈,或是
搞形式,使得科学精神变成虚无缥缈的幌子。

  求实首先是弄清楚所研究课题的事实真相,然后才能对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比如癌瘤、经络,首先确定是否真实,才能对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否则就会变
成王顾左右而言他,加上花言巧语,胡编乱造必定使研究走是邪路。如今已有越
来越多的“伪科学”事件证明了这一点。所谓“人体科学”的研究,本身就是脱
离求实的境界,胡编乱造。邪教法/轮/功更是这方面的最典型、最现实的实例。
因此我们在反对伪科学是必须弘扬科学精神,也只有弘扬了科学精神才能彻底反
对一切伪科学。不可理解的是,在《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中对反伪科学只字不
提。

  当然,科学是讲究精确的。想要达到求实的境界,还需要辅之以一定的、相
关的科学方法和实现求实的必要工具,进行严谨、缜密的求证。这里不能有半点
疏忽,也不能有丝毫随意,更不能有什么宽容。比如自然科学研究往往从假设开
始,然后通过实验取得数据,又经过推理、演绎归纳等逻辑程序得出结果,再采
取双盲法等科学方法验证及同行评议,才能达到求实的目的。科学研究是从来不
能采用聚众表演的手段展示成果的。当前学术界一些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使
抄袭、剽窃、造假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对待这种同求实的精神大相庭径、
丧失理智的邪门歪道,是不可宽容的。国家有关部门都制订了相关的条例,关键
在于实实在在地操作,而不是将这类条例视为观赏的摆设。

  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协作使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出丰硕的果实。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迅猛,日见精细、深入,更加需要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必要的协作。如果说,十
八、十九世纪刚刚打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门,科学家们大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
科学探索的话,那么到二十世纪,全球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基本粒子、微电子技
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突破了少数科学家关在小型实验室里操作探索
的范围了。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多种侧面和层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需要最快地获
得大量的信息,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才能顺利地进行。这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
人所能如愿的。所以,法国著名科学家彭加勒认为:“科学是一项集体事业;而
不可能是其他。……科学需要必要的合作,需要我们和我们同代人同心协力,甚
至需要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后继者共同奋斗。”(《科学和道德》,见《现代人
的智慧》第196页)

  协作同由学术带头人的带领没有任何矛盾。学术研究没有带头人,好比大海
航行没有船长的指挥,太空旅行没有飞船的正驾驶一样。学术带头人高深地掌握
着科学文化财富,具备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研究的方向、熟悉科研的管理和指挥的
能力,才能使科学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地前进。没有学术带头人带领的协
作,绝对不可能取得高层次的科学技术研究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科技工作
者凭借其权力和地位,在研究中没有出多少力,却在论文或成果的署名中名列前
茅。这种学术腐败现象也有必要彻底清理。我们讲究知识产权的保护,又不允许
图名而获实利的现象发生。

  奉献精神是永恒的。科学技术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
的研究交给人类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然后社会自然给以一定的回报。爱因斯
坦曾经说过:“为推动科学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不应该为了争论所谓的优先权的
问题,而使享受他们共同努力成果的快乐蒙上阴影。”(见《爱因斯坦语录》第
148页)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是无数的科学家们奉献的历史,有数不尽的科学家
未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个人的名利而开展研究,历来
是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所不齿的。

  需要提出的是,过去讲奉献总以为是无私的,避开了知识产权的问题。知识
产权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以专利权、著作权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必须加以
保护。这是改善科技工作者奉献的需要,知识产权得到社会的承认,并采用,才
能发挥科学技术兴国的作用。现在较多出现的抄袭、剽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腐败
现象,同奉献精神完全相悖的。那是阻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癌瘤,除了切除,
没有其他妥协的办法。

  以上的四个方面经常是融合地表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这只是本人在同科
学技术工作者们长期接触中,得到的一些认识。

  2007.5.15.二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