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硅谷百年史》作者:中国仍落后硅谷2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9
时间:
31-10-2016 19:12
标题:
《硅谷百年史》作者:中国仍落后硅谷20年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0月31日报道,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没有想到他与朋友阿伦·拉奥(Arun Rao)合著的《硅谷百年史》在中国卖得火热,事实上,他原本觉得在美国也没人会想读硅谷的历史。这本书后来成了中国创投领域的必读之一。除了该书作者,斯加鲁菲的身份还包括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专家、音乐爱好者等。
20161031094843331.jpg
(51.34 KB)
31-10-2016 19:12
皮埃罗·斯加鲁菲
日前,FT中文网在杭州专访了斯加鲁菲,跟他聊了聊硅谷和中国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中,所有人最关心的一些话题。
“如果你在20世纪50年代问一个住在纽约(
专题
)、伦敦或北京的人,下一场全球性的大变革将会发生在哪里,没有人会想到是硅谷。”斯加鲁菲说他写书的初衷,正是想要找出为什么硅谷这个最不可能的地方,成为一场巨大的科技变革的发源地的原因。很多发明并非诞生在硅谷,但在硅谷壮大,为世人所知。“硅谷精神造就了硅谷。这里有一群疯子,疯子般的音乐家、艺术家、政客,疯狂的人。他们喜欢琢磨怎样把一个点子用得与众不同,他们不计较工资和盈利,在车库里捣鼓自己的东西,仅仅为了兴趣和好玩。”
这也就意味着硅谷是绝对不可能被复制的。“你可以学习硅谷,但复制硅谷的尝试都失败了。”斯加鲁菲认为中国最像硅谷的城市是深圳,因为这两个城市都始于“拿来”别人的创意和作品,加以思考和发挥,为己所用。“第一部iPhone用到的许多产品和设计并非出自苹果之手,为何iPhone叫做创新,微信被叫做‘
山寨
’WhatsApp或是Instagram呢?所谓‘山寨’、原创,有那么多不同吗?关键从‘山寨’和模仿中,逐渐做出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最像硅谷。”他认为距离权力中心过近的北京中关村,创业与创新存在太多“自上而下”的元素,实际上是硅谷的“反义词”。上海充斥太多金钱的味道。杭州阿里巴巴一家独大,硅谷的起点则是一批非常小的公司。这些城市的尝试无所谓优劣,只是都不像硅谷。
2000年前后,美国互联网泡沫爆炸,《硅谷百年史》花了不少篇幅列出泡沫炸裂中倒下的公司,提出,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甚至持续烧钱,而投资人也过度关注了网页曝光率和点击量等并不一定能带来盈利的指标。部分倒下的公司其实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用户群。这让我们联想到中国这一轮互联网大潮中的一些相似现象,不少公司发展到非常大的体量却仍迟迟不盈利。对此,斯加鲁菲给出“严重警告”,认为这正是在走美国泡沫吹起的老路。“公司目前不盈利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公司的想法或科技远超时代,市场需要时间来接受。二,公司一文不值,只是幸运地遇到没脑子的有钱投资人。如果投资人刚好有点名气,那么其他投资人也会蜂拥而上,从来高高捧起了估值。要想想看究竟是哪个原因。”
一直到去年,人们提到中国与硅谷,还主要在讨论二者的差距。然而,从2016年起,逐渐有观点认为中国许多方面已与硅谷不相上下,甚至超越硅谷。斯加鲁菲不迟疑地回应说,中国尚“落后硅谷20年”。他认为,试图将二者作对比时,应采用公平的标准。他再次用微信举例,认为虽然微信的影响有目共睹,然而走出中国,除了一些
华人
,并没有多少人使用微信。在打造国际品牌方面,中国公司尤其尚欠火候,还有一些潜意识里的自卑感,即使自身已并不逊色。
即便如此,作为最了解硅谷的人之一,斯加鲁菲却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他认为,成就硅谷的今天的“硅谷精神”,正面临消亡。高房价、大公司、寻求安稳工作的人群,与曾经充满自由活力的湾区背道而驰,甚至“应该有许多硅谷人希望看到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倒掉”。不过话说回来,“硅谷大起大落好几次了。人们过去也有几次觉得硅谷要完,结果你看,我们现在还在这儿讨论硅谷。所以,我现在预测硅谷的未来时总是非常谨慎。”
斯加鲁菲在同日举办的FT中国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硅谷观察:未来投资与科技的十大风口”的主题演讲。我最感兴趣的却是,在这些新科技与新事物中,有哪一个或者几个能够真正改变人类的未来,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互联网的出现一样,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斯加鲁菲首先排除了自己的老本行人工智能和近一年多来大红大紫的VR/AR。“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常识(common sense),这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无法弥补的,这决定了它无法被完全信任,因此可能会是人类的好帮手,却不能引发彻底的变革。VR/AR也许将在娱乐和媒体领域产生令人眼前一亮的应用,但它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出全新的行业吗?不。”斯加鲁菲认为,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是3D打印技术和合成生物学。“3D打印让人们在家就可以制造出东西来,这将对制造业带来不可想象的改变。合成生物学也是一样,编辑基因、制造新的有机组织等等,正是能够创造出全新的行业和职业的事情。”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问
:你在写作硅谷的历史时用大篇幅记述了硅谷社会变迁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硅谷的成就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答
:如果你在20世纪50年代问一个住在纽约、伦敦或北京的人,下一场全球性的大变革将会发生在哪里,没有人会想到是硅谷。所有大公司都在东海岸,知名大学和诺贝尔奖得主在东海岸和欧洲。波士顿(
专题
)一度拥有世界上90%的软件工程师。只谈论科技的话,你理解不了硅谷。硅谷集中了一帮疯子,疯狂的艺术家、音乐家、政客,他们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最疯的。当别处的新科技来到硅谷,正是这些人想出了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使用它、改变它。我们看到乔布斯和苹果名声大噪,实际上在他之前,硅谷人玩弄电脑已经许多年了,乔布斯只不过想到了一个能够赚钱的主意而已。我们看到Oculus横空出世,其实在这背后是无数出于兴趣不断实验的发烧友。硅谷的历史不属于大公司,而是属于这些疯狂敢想的人。
那么这些疯狂的人是从哪儿来的呢?加州开始于淘金热。一无所有的人们来到加州,幻想靠金子发财。因此这里的人可能天生有“敢想”的基因。另一个解释是,加州偏居一隅,离一切都太远了。权力和金钱是取得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吗?不一定。权力在华盛顿,金钱在纽约。但也许这对加州反而是件好事,我们穿T恤短裤,谁管得着呢?金钱与权力中心的人们循规蹈矩,遥远且有着独特历史的加州从而成了让思想自由的地方。斯坦福大学成立初期难以招到教授,有名望的教授更愿意留在普林斯顿、
耶鲁
、麻省理工、
哈佛
。也许这是好事,没有老派的教授,我们有疯子们代替。20世纪50、60年代,这股自由精神已经开始吸引全世界的人们奔向加州。
问
:这是否意味着硅谷无法被复制?
答
:当然了。你可以学习硅谷的经验,但所有尝试复制硅谷的努力都失败了。从
法国
、
俄罗斯
,到中国,每个国家都说有自己的硅谷。其中一些比较成功,但也并不像硅谷。
中国就有很多所谓的“硅谷”。然而,中国恰恰是一个证明硅谷无法复制的好例子。硅谷开始于自由、“无政府”的疯子,在中国他们可能早就被关起来了。相比之下,我觉得深圳和硅谷最相似。深圳的科技行业开始于从事“山寨”的“罪犯”,这和硅谷是一样的。硅谷的第一家重要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由离开“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的实验室的几位年轻人创办的。肖克利非常愤怒,一直称他们为“叛徒”。史蒂夫·乔布斯发明的灵感也是来自别处。我最喜欢的例子是拉里·埃里森,他利用原本为CIA做的一个项目创办了甲骨文公司。硅谷充斥着这些不同寻常的故事。深圳也是同样,而且重要的是,他们在“山寨”的同时,会思考“我怎么把它变个样子”,从而做出原创的东西。两个月前我去深圳,看到许多山寨的VR头盔,但其中一款增加了一个显示时间的窗口。可能99%这样的尝试最终失败,但那成功的1%造就了硅谷。
中关村离权力中心太近了,创业与创新存在太多“自上而下”的元素,实际上是硅谷的“反义词”。硅谷是自发的,某一天美国政府才突然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上海充斥太多金钱的味道。杭州阿里巴巴一家独大,硅谷的起点则是一批非常小的公司。这些城市的尝试无所谓优劣,只是都不像硅谷。
问
:一直到去年,人们提到中国与硅谷,还主要在讨论二者的差距。然而,从2016年起,逐渐有观点认为中国许多方面已与硅谷不相上下,甚至超越硅谷。你怎么看?
答
:中国落后硅谷20年。对比的时候要明确。比如微信,有多少美国人或者欧洲人在用呢?很少。这不是一个公平的对比。中国与硅谷还有很大差距,重要的是想明白这个差距在哪儿。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只讨论数字的话,中国肯定有些方面是超越美国的。然而最应该关注的是,下一个大事件(next big thing)将发生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还在看硅谷、看以色列来做参考。美国却少有人看中国。美国人看中国大多是试图了解“怎样利用中国来做下一个大事件”而已,比如利用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人才。
中国许多公司现在仍抱着一种旁观其变的态度,甚至有些年轻人也如此,这让问题更加严重了。如果你去见硅谷的风投,说“我有个主意,没有人这样干过”,硅谷的风投会认真听。在中国,你要说,“我有个主意,已经有人这样做过了,我能做得好一点”。这样说有些夸张,但20年的差距就在这儿。
另外一个差距在品牌建立与推广。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排在最前面的几家硅谷占了好几席,包括苹果、
谷歌
、
Facebook
,可能
日本
韩国
也有几席,但极少见中国。中国公司往往只关注中国市场,并且多有“自卑感”,明明有实力,却依旧在海外市场“害羞”。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苹果、谷歌,如果苹果做出了VR头盔,全世界都会讨论。如果
华为
做出来了,多少人知道呢?品牌价值有时无关品质优劣。中国公司不善于推广自己。
问
:2000年前后,美国互联网泡沫爆炸,《硅谷百年史》花了不少篇幅列出泡沫炸裂中倒下的公司,提出,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甚至持续烧钱,而投资人也过度关注了网页曝光率和点击量等并不一定能带来盈利的指标。部分倒下的公司其实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用户群。这让我们联想到中国这一轮互联网大潮中的一些相似现象,不少公司发展到非常大的体量却仍迟迟不盈利。你怎么看?
答
:这正是在走美国泡沫吹起的老路,这是个严重警告,祝这些公司好运。公司目前不盈利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公司的想法或科技远超时代,市场需要时间来接受。许多开始不盈利的公司,后来改变了世界。二,公司一文不值,只是幸运地遇到没脑子的有钱投资人。如果投资人刚好有点名气,那么其他投资人也会蜂拥而上,从来高高捧起了估值。要想想看究竟是哪个原因。
问
:许多人认为硅谷正离它的“初心”越来越远,你担心硅谷的未来吗?
答
:我在硅谷和朋友们喝咖啡时,只要不是讨论
特朗普
,就是在讨论这个。硅谷变得太多了。其中一个变化是,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爆炸后,投资人越来越急于要求变现。曾经的硅谷对暂时不赚钱的主意更加宽容。仙童从来就没有赚过大钱,但存在了很久。但现在这个新变化让初创公司卖掉公司变现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不乏YouTube、Instagram等知名公司。谷歌每年买五六十家小公司,这说明:一,谷歌很有钱,二,有许多公司急于被买。苹果、谷歌、Facebook因为没有被收购才有今天,而今天的初创公司暂时没有盈利就想着卖掉自己,同时,大公司控制得太多。这不再像硅谷了。
社会也变了。湾区富裕了,高房价赶走了艺术家和音乐家,而他们是硅谷精神的代表。现在来硅谷工作的人们更看重高薪和稳定。
我在硅谷住了33年,每隔五六年,都有个泡沫爆炸,欧洲的朋友就会纷纷说硅谷要完了。但硅谷每次都会满血复活,甚至更大,更强。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的芯片制造商似乎要打败硅谷了。你猜怎样?苹果和软件产业崛起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炸了。你猜怎样?谷歌、Facebook、PayPal崛起了。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你猜怎样?我们还在这儿讨论硅谷呢。因此,我现在预测硅谷未来的时候总是相当谨慎。
问
:互联网的出现是个大事件,无数后续的发明都基于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你认为什么会是下一个“互联网”?
答
:我个人认为,3D打印和合成生物学有潜力改变世界,创造出全新的工作和行业,带来今天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变化。
任何人都可以在家打印出物品,人人都是制造工厂,这会是场革命。想象一下这将对生产这些的工厂和售卖这些的商店带来什么影响吧,尤其制造业目前仍是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因此许多大公司害怕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在看似乎还是一条水平线,我不知道变革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30年后一定跟现在大不相同。
合成生物学也令人惊叹。从读取基因、编写基因,技术越来越成熟,价格也越来越低。当可以随意订购1万个基因,你基本就能够做任何事情了,可以制造新的有机体、新的材料。基因不再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过去20年,合成生物学取得的进步比电子行业还要大。
我们正处在VR泡沫中,我不认为VR的影响有想象的那么大。VR/AR的应用目前多集中在娱乐,可能也将改变媒体行业,这很棒,但它们真能改变你的生活吗?它们也许带来了新的游戏、新的生产力工具,或许新的媒体,但依旧在旧的行业,工作也是旧的。
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常识,因此不能被信任。人们已经花了几十年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我们的方法用错了。现在所有的重点都在深度学习,但深度学习不能获取常识。深度学习只是收集许许多多数据,基本做的是统计的工作。比如,你给人工智能展示一朵花,它认识,并知道这代表美好。但如果一朵花出现在一个马戏团的人脑袋上,这很可能是一朵假花,这个人可能是个小丑,这是常识,却是人工智能不知道的事情。因此机器人在工厂里可能没问题,只是做些标准化的动作,最坏的情况不过弄坏一台机器,但如果把它放在拥挤的商场中,它可能会伤到儿童。一直以来,对于人工智能远大前景的说法多见于媒体,科学家其实并未有太多许诺。人工智能会是人类的好帮手,但能代替人类吗?很遗憾,不。
如果你20世纪70年代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说是互联网,但我不知道它将怎样改变世界。今天也是同样,我无法想象它们究竟可以怎样改变我们的一切。
[
本帖最后由 jack9 于 31-10-2016 19:20 编辑
]
图片附件:
20161031094843331.jpg
(31-10-2016 19:12, 51.3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61
http://forum.kensoft.com/attachment.php?aid=16
欢迎光临 建锋网络论坛 (http://forum.kensoft.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